嫦娥七号为何计划去月球南极探测?在月球上如何盖房子?专家揭秘
“绕”:中国探月工程起点
石头做的国旗、月球的挖土工具、月球摄影师、月球正反面的月壤首次同框,这些记录中国探月工程成就的实物,从昨天起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在展览现场,总台央视记者采访了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通过他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揭秘了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的历程。
吴伟仁介绍,中国探月工程2004年立项,立项之初就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战略,当时日本和印度都在推进他们的探月任务,同台竞技,如何第一次就确保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压力很大。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采用最快的速度,能够把我们的嫦娥一号送到月球附近去,这是我们当时的主要任务。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它不辱使命,迈出了中国探月工程“绕”的第一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卫星的国家。
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在绕月探测之后,它在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它(嫦娥二号)这些任务完成以后,嫦娥二号现在绕着太阳转,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绕太阳转的人造行星。我们预计它2028年左右能够返回地球附近,我们希望那个时候我们还能够见面,能够探测到它的信号。
“落”:月球“天河基地”诞生
在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成功实现了绕月探测之后,下一步中国航天就要准备去落月探测了,这就是探月三步走的第二步——“落”。
2013年和2019年,我国分别成功实现了月球正面着陆和月球背面着陆,说到这里时,吴伟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地名的小细节。
2013年,嫦娥三号带着“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创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有了月面着陆的经验,中国航天人决定尝试月背探索。2018年底,嫦娥四号发射升空,并于2019年1月3日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它的着陆区被命名为“天河基地”,这是月球上唯二的两个“基地”之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月球上有两个基地,一个是阿波罗11号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迈上月球的那个地方,叫“静海基地”,这是国际上命名的叫月球“基地”。后面就不再用“基地”命名了,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过后,世界上破例又给我们命名月球“基地”,我们叫“天河基地”。
吴伟仁介绍,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与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和国际贡献相关。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其中包括3个着陆点、22个环形坑、2条月溪、5个卫星坑和3条山脉。
“回”:中国人取得第一份月球样品
“绕”和“落”都已经实现,接下来,探月工程来到了更复杂的第三步——“回”。
我国通过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带回了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样品,这两项任务非常复杂,吴伟仁介绍,这两次任务对未来实现我国载人登月意义很大。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它们都由四个航天器组成,由下到上分别是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器在任务中接力工作,最终带回中国人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样品。
吴伟仁介绍,实际上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本不必要做得这么复杂,设计成这样其实另有深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当时就想利用嫦娥五号来验证我们后续载人登月技术,载人登月就是在轨道上交会对接,然后人下去探测,探测完后月面起飞,在轨道上交会对接,然后人再进入返回器,返回器再和轨道器脱离,脱离过后,返回器把人送回地球。所以嫦娥五号的成功,为未来我们载人登月奠定基础,几乎把所有的关键技术都验证了一遍。
将寻找水冰存在证据
中国探月工程20年来,任务成功率百分之百。目前探月工程已经进入到四期阶段,下一个任务就是嫦娥七号,它将于2026年去往月球的南极进行探测,为什么选择月球南极?
吴伟仁介绍,世界上的主要航天大国,目前都把焦点放在月球的南北极,这是因为月球的南北极和地球类似,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样在南极地区的某些高地会存在连续一百多天的光照,有利于人类长期作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这样的话为人类探测南极可以长时间在上面作业,长时间在上面生存,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说嫦娥七号一定要去找水,那月坑里面到底有没有水,如果月坑里有水,那就是非常大的一个发现,不得了的成果。
吴伟仁介绍,嫦娥七号计划2026年发射,它将在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存在的证据。
嫦娥八号:在月球盖房子
嫦娥八号预计在2028年前后发射。吴伟仁向我们透露了嫦娥八号的重要任务——它将去验证怎么在月球上盖房子。
吴伟仁告诉记者,嫦娥八号也计划在月球的南极区域着陆,除了要在月球上建立通信系统和能源系统,最重要的是要验证在月球上就地取材,利用月壤在月球上盖房子。
记者:未来在月球上可以打电话、盖房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都可以。我们现在已经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月壤打砖的机器,就是把太阳能聚集起来后,通过光纤一定的距离传输到月壤上去。月壤在强光照的情况下,可能产生1400~1500摄氏度的高温,这高温就可以把月壤融化。融化后我们就可以用3D打印,打印出不同规格的大砖小砖,这样的话我不需要从地上带水去、不需要从地上带其他配方配料去,完全是就地取材。
吴伟仁说,如果能够成功验证月壤制砖,这将为后续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吴伟仁:我们希望更多的国家、更多的国际科研机构以及更多的国外科学家一起参与我们整个工程的建造。我觉得我们未来10年到20年,主要都要以月球科研站特别是国际月球科研站为抓手或者为统领,把探月工程推向更高的阶段。
- 嫦娥七号为何计划去月球南极探测?在月球上
- 每克缩水几十元 上门高价回收黄金有套路?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集中用餐单位落实 食品
- 七部门印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
- 4月2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
- 减轻办税负担,促进数字化转型
- 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
- 广西南宁打造老友粉产业园 支持企业智能化
- 新疆多元储能何以跑出“加速度”?
- 全国首个绿色营商环境专题报告在天津发布
- 中国新能源车企“走出去”有哪些新特点?这
- 中国新能源车企“走出去”有哪些新特点?这
- (经济观察)“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中
- 未来产业十大赛道有哪些?报告详解
- 平陆运河贯通广西南北 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
-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
- 规范银行业保险业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新规
- 低空经济再迎政策利好!城市上空“City Fl
-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开始“整顿”职场
- 夏秋航季南宁机场稳定开通7个东盟国家城市
- 准备就绪 全国民航3月30日起执行夏秋航季
-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关于建立健
- 中国贸促会:今年1月美日印为全球经贸摩擦
- 江西首次将智慧停车系统接入政务服务平台
- 中国将制定出台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领域产
- 赣江观澜:江西“春日经济”何以吸睛又“吸
- 湘琼共建产业园配套项目开工 释“双向赋能
- 上海港首次开展国际航行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
- 中国央行:中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 中国证监会: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