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蚕花”民俗观察:江南蚕桑文化何以历久弥新?
人们不禁好奇,它为何能在现代社会历久弥新?
据考证,“轧蚕花”诞生于宋代杭嘉湖蚕桑经济的繁盛期,最初是蚕农祈求蚕茧丰收的群体性活动。随着产业变迁,其功能已从“田间祈愿”转向文化认同构建。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沈爱国认为,延续多年的蚕花庙会,本质是“丝绸之府”文化基因的延续——“当万人聚集祈福,传统便不再是书本里的符号。”
4月4日,新市古镇清明“轧蚕花”民俗,蚕花姑娘在分享祝福。新市镇供图
在德清新市古镇,00后“蚕花娘娘”罗嫣琪的成长轨迹印证着这种传承。儿时追着巡游队伍讨要蚕花的女孩,如今身着古法丝绸华服端坐轿中。角色的转换印证着民俗生命力的源泉,“当年轻人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
这种参与感正给“轧蚕花”民俗活动注入新活力。新市古镇的蚕花巡游中,既有头戴蚕花的“蚕宝宝”孩童方阵,也有青年用现代舞蹈重新诠释《扫蚕花地》。正如罗嫣琪所言:“现在的庙会既是民俗盛宴,也是古今元素的完美碰撞。”
这也是沈爱国所强调民俗活动价值,“人流聚集必然带动旅游消费,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新市蚕花庙会期间,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5%。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产业模式创新。南浔含山未来合创谷以蚕花文化为纽带,孵化出蚕丝手作体验馆、民俗文创品牌等十余个创业项目;德清推出的蚕花主题数字藏品,用区块链技术留存文化印记。传统民俗不再停留于表演,而是通过“文化—产业—消费”的链条,成为驱动经济的“软实力”。
“挤在人群里‘轧’热闹时,突然理解了蚕花对江南人的意义——那是土地的仪式感。”在新市,一位上海游客李先生的感言,道出活动引发共鸣的关键。沈爱国则认为,“新媒体时代线下聚集的稀缺性,反而强化了民俗的社会功能,地域文化认同有了具象表达。”
对罗嫣琪而言,这份认同更显厚重。巡游途中,她将蚕花撒向欢呼的人群,那一刻,“漂亮姐姐”的称呼已超越视觉符号:“蚕花姑娘不仅是祈福使者,更是文化传承的桥梁。”“春来新市轧蚕花,沾得一身好福气。”这句话恰如其分地凝练了传统民俗的现代使命——在传递美好祝愿的同时,让文化基因扎根人心。
从田间祈愿到数字IP,“轧蚕花”的蜕变印证,传统文化生命力源于持续流动。当古老仪式被赋予参与感、年轻态与产业价值,民俗便在与时代的对话中完成了自我更新。这种流动的传承,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深层密码。
- “轧蚕花”民俗观察:江南蚕桑文化何以历久
- 低空瞭望“守山护水” 浙南山区“插翅”
- 解码中国最大国有林区:从“一木独大”到“
- 福建清明假期接待游客逾540万人次 游客青
- 北方多地进入杨柳飞絮期 “过敏星人”请收
- 给流浪猫社区“安家”会带来多少问题?
- 用户增长运营师:让用户“流量”变“留量”
- 山西汾西二中食堂食材费1072万多元,约四成
- “免试评定”“绿色通道”?职称评审切莫投
- “开盒”“变脸”风险大 未成年人上网如何
- 江南华南等地多降雨 西北地区等地多大风天
- 北方多地冲击30℃暖热如常年立夏 江南华南
- 未来三天西北地区等地仍有大风沙尘天气
- 清明假期最后一天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260.
- 守陵人陈小平:30余载守护烈士英灵 从一个
- 美的置业坚定推进战略转型 优化经营结构实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员单位党建论坛暨工
- 家居消费新观察|周骏:以空间策略引领办公
- 家居消费新观察|郑长贵:优化顶墙核心产品
- 家居消费新观察|章文浩:聚焦“三高”标准
- 贵州茅台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元
- 同比增加42%,香格里拉火车站一季度客流火爆
- 中国四部门发文 加强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业
- (经济观察)中国明确价格改革方向 释放市
- 从驼铃古道到丝路“新机”:陕哈经贸合作相
- 南宁携手新加坡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城
- 广东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近七成
- 广东春耕春灌覆盖农田面积1272万亩
- 浙江每百元GDP所需物流成本十年降低2.2元
- 中国AR眼镜热销海外 跨境电商助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