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委书记李维超:以“智能江北”建设引领发展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12-26 13:50:37
编辑:
来源:
字体:

在江北区华唐路立交,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工作人员将管道检测机器人放进地下管道。

在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管道检测机器人拍摄采集的信息在排水管线信息系统里自动生成了检测报告。(本报资料图片)

截至目前,江北区已连续13个季度保持经济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区级税收收入稳居全市第一。近3个月内,江北区接连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全国文明城区”两项国家级荣誉和“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治理创新范例奖”。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走进新时代的江北区,又将有何新气象、新作为?近日,重庆日报访谈了江北区委书记李维超。

■ 以智能化推动商贸转型

重庆日报:2016年,江北“九街”日均人流量超过4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到30多亿元,形成了以体验式业态为主的“夜经济”品牌。今年以来,国内几个城市,陆续出现了“九街文创园”“海港城九街”等商业项目。“九街”之所以大量被抄袭,原因在于不断扩大的品牌影响力。作为商贸大区,江北区商圈还有哪些转型发展,来满足大家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李维超:在商贸转型升级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就是要培育出更多消费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要打好商圈的生态牌、文化牌、商贸牌,不断提高智能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水平。比如我们目前正在逐步推广智能停车系统,在公共场所推广免费WiFi全覆盖,明年我们还将开始试点应用5G,有了网络的基础,我们智能化的运用将更加丰富。

重庆日报:商贸转型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提高智能化水平,我们也注意到,江北区在两个月前,正式提出了“智能江北”建设,目前都有哪些进展?

李维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市委“八项战略行动计划”和“三项攻坚战”打头的就是实施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央有部署,市委有安排,我们江北就要有行动。

目前,我们在全市率先成立区智能办及区智能产业发展局,从商用、政用和民用三大方向,提速发展智能江北。比如,明年重庆海尔工业园将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升级改造。未来三年,我们还将引进培育更多企业,让智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在政用方面,智能决策辅助系统正在试运行,云政务门户网站正加紧升级,智慧城管已经有明显成效。

■ 力争在开放方面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重庆日报:在全市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当中,江北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李维超:江北区拥有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新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等政策叠加的优势,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汇集之地。接下来,江北将聚焦发展口岸经济、支付结算,力争年均利用外资、对外投资、进出口总额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期间,江北还将规划新建一批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让江北处处是开放环境、人人是开放形象。

金融方面,目前累计入驻江北区的金融机构有435家,资产规模突破1.5万亿元、占全市近30%。下一步,江北将再培育集聚一批“金融巨头”,在助推全市打造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最近,江北区政府与中国电信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一个集智能化、虚拟化、数据中心化、运维一体化的金融云基地,大力吸引金融企业入驻。

■ 算好生态账 建设美丽山水城市

重庆日报:在山水之都,美丽重庆建设方面,江北区有何打算?

李维超:在产业谋划上,我们既算经济账,更算生态账,而且生态账要放在第一位;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战;三是要绘好美丽的风景图。除了生态资源,其实我们江北还有徐悲鸿旧居、长安兵工厂等宝贵的文物遗迹。我们将坚持自然人文两手抓、双结合。比如岸线消落带治理,长安1862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等,已经纳入重点项目加以推进。

■ 推行订单式民生服务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重庆日报:如何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

李维超: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将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来推行订单式民生服务,扎实办好市区两级的民生实事。比如在公共厕所方面,我们就要在全区来一场“厕所革命”,不但景区、城市要搞,农村也要搞,加快布局和建设直饮水设施,让服务更加贴心,让举措更加便民。当然,做好民生工作要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民生工作整巴适、不“吹壳子”。

探测地下管网,以前用鸡现在用雷达

江北区城市管理智能化提速

2013年5月,观音桥商圈环道市规划局路口,突然发生路面塌陷,险象环生,还导致接连几天的大面积拥堵。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是下水道管道破裂导致雨污水泄露,长时间冲刷形成空洞,遇到足够大的外力,地面垮塌。

类似的“窘况”,现在再也难在江北发生。

最近,江北城街道,一块路面突然沉陷。发现情况的监督员向智慧城管系统反馈,市政工作人员利用探地雷达检测,发现在问题路面周围,20平方米左右的路面地下都已是空心。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这块路面很快恢复正常。

“如果没有智慧城管系统,我们不会这么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没有探地雷达这样的智能设备,我们也无法发现地下的沉降。两者缺一,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曾卿华介绍说。

近日,在江北华唐立交下的一处演示现场,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向重庆日报记者演示了这套雷达智能探测设备的工作——市政工人打开窨井盖,然后从工程车上取下雷达探测设备,系上缆绳送至井底,一幅闪烁跳跃的曲线图,随即呈现在工程车中控台的屏幕上。

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排水科科长陶伟介绍,除了雷达,他们用于地下探测的智能设备,还有摄像机器人和声呐。前者用于拍摄画面,让工人直观地看到管道内哪里有堵塞,后者通过声音的发出与反馈在不同介质中的时间差,用数据呈现出摄像头看不到的管道水面下部分的情况。

而在几年前,和大部分区县一样,江北在市政管理上还用的是“土办法”——管网堵了,靠市政工人跳下去清淤。下井会不会有危险?那就扔只鸡,鸡没死,人就下。

用雷达代替鸡去探测地下管网中潜藏的险情,类似的做法并不鲜见,但江北的先进之处,在于雷达等设备只是这套系统的前端,它的背后,连接着一个数据中心。目前,江北全区131公里地下排水管网实现GIS(地学信息系统)覆盖。为排水管网建立的数据库,集采集、管理、更新、综合分析和处理等功能于一身。

大数据要发挥作用,还得靠计算。江北市政管理的数据库,对不同时段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自动生成报告,并给出趋势性的研判。

例如,江北区给每台环卫车都加装了传感设备、压力设备、水位监测设备、GPS装置后,当一辆洒水车启动作业,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就会收到信息。在电脑屏幕上,工作人员可以清晰查看到车辆的运行轨迹、路线和水压状况。环卫公司干没干活,洒水车洒没洒够水,都能一目了然,工作效率远比此前“人盯人”的管理方式高。

又如,通过部件物联智能感知系统,在井盖、路灯和树木等设施上试点加装智能传感终端,实时监测。一旦出现问题,报警信息立即发送到后台,可立即通知工作人员现场核实处理,消除安全隐患。以路灯管理为例,以前路灯亮没亮,都是靠人去修。路灯灭了、巡查发现、工人修理。有时候修一盏灯可能得辗转多个部门,花10多天时间。有了上述智慧系统后,市政部门可以通过电流变化确定哪一盏灯有问题,系统立即安排维修。

城市管理智能化,到底给江北带来啥好处?以市政设施管理和维护为例,陶伟说,采用了这套智能系统后,他们能准确找到发生堵塞的管道部位,把露天开挖的作业面从过去的约30米缩短至两米,工作量和施工时间缩短八成以上。2014年前,江北区市政设施管理所每年所花的管网疏浚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如今管道总里程增加1/3,但每年的费用仅增加100万元。

关键词: 区委 书记 智能

   原标题:江北区委书记李维超:以“智能江北”建设引领发展转型升级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近更新
www.cqljszjc.cn 两江新区城市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链交换 - 网站统计
Copyright© 2014-2017 两江新区城市网(www.cqljszjc.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7010346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
联系我们:295 911 578@qq.com